钱玉清:12届国展释放重要信号 – 成都书法教育网-米乐m6平台


直面十二届国展
钱玉清

近十多年来参加文化部、中国文联、中国书协等组织的国家级展览已四十余次了,全国展从九届至十一届,也已连续参加三届了。每次的投稿作品从形式、体量、面目等方面也都有明显的不同。

我准备在合适的时机编缀一本获奖、入展作品集,将所能搜集到的作品胪列其中,然后每件作品再配以关于艺术追求、表现方式的短文释解。十多年的投稿参赛,也有一些感喟、体会,有必要作一个汇总和小结。

十二届全国展从征稿启事来看与往届有很大不同,这里不作具体解读。但面对涉众最广、投稿最多、规格最高、场面最大的新一届书法界“奥林匹克”式的展览,就投稿事宜,还是有一些建议和大家交流。

一、讲传统

毋庸置疑,如果不讲传统,当代书法就完全不是这个局面。我们中国书协近年来制定了“植根传统、鼓励创新、艺文兼备、多样包容”的创作理念,第一句话就是“植根传统“,我们书法人要在书法界所有作为,要在书坛上有所成绩,必须了解和理解中国书协的方针、政策,才能思路清、目标明、脚步坚。”

钱玉清:12届国展释放重要信号▲张籍《宿江店》

野店临西浦,门前有橘花。

停灯待贾客,卖酒与渔家。

夜静江水白,路回山月斜。

闲寻泊船处,潮落见平沙。

继承传统“是中国书法几千年来得以煌煌烨烨,生生不息的重要保证,也是历史的主流指归。

近年来,中国书协尤为强调传统、关注传统、重视传统。故而,我们一定要和中国书协的指导思想同频共振,保持一致,所谓“识时务者为俊杰”。

作品应立足传统,体现传统。这一点非常重要,不要怕太传统,就怕你不传统。以前人为师,以古法为宗,要有明确的取法方向,清晰的源流承继。笔笔有古人,字字有古法。

不要怕没有风格、没有自我,只有无我才会有我,意与古会的作品就是好作品,离古人越近越专业,离古人越远越江湖。

评审的时候”传统“就是一根标尺,与古人越近越容易胜出,离古人越远越容易淘汰。当然,传统不全是好的、优秀的,也有差的、糟粕的。

所以说要师法古人,崇尚经典。还是要多接受符合主流审美风尚的东西,近期中国书协举办的“源流· 时代——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历代法书与当前书法创作展”就释放了这方面的信号,我们不能不察 。

钱玉清:12届国展释放重要信号

▲刘昚虚《阙题》

道由白云尽,春与青溪长。

时有落花至,远随流水香。

闲门向山路,深柳读书堂。

幽映每白日,清辉照衣裳。

二、树独标

没有一次展览会让同一类面目的作品出现太多,泛滥成灾,特别是这种综合性的高质量展览,一定是百花齐放,百家争艳。所以不要臆测哪一路书风更容易入展、获奖。

要坚持自己的观点、立场、主张,作品最好要有有别于他人的特点,要有一定的辨识度,不要随大流,只要写得好,哪一路书风都可能入展、获奖。

我言道我想,我手写我心,不要被时人所影响,不要被时风所左右。有自己的艺术理想和审美追求,要克服从众心里,切忌人云亦云,看见谁入展、获奖了就盲目摹效、追随,然后轻易怀疑自已的方向、选择。进而“移情别恋”、改弦更张。东一榔头西一槌,朝秦暮楚无常式。十六字方针的最后一句话就是“多样包容”。尤其近年来,中国书协抵制和打击的就是抄、仿、跟的现象。

但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我们说作品要立意高远,要讲求个性化风格彰显,”与众同者俗物,与众异者奇才”,但也不能太离奇、出奇、诡奇,这里就涉及到一个“度”的把握,过犹不及就得不偿失了。

还是要考虑普遍的审美价值的存在。大展入选与否是评委投票投出来的,认可你的人越多得票就越高,出线的希望就越大。

作品要有个性,但不能无视共性。我们要在个性和共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,既要有独立的艺术语言,又要被大多数人能接受,不能偏离普遍的审美归趣、超出普遍的欣赏能力。

事实上,大浪淘沙,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而被广为流传的经典莫不如是。对有争议的书风,或者尚不成熟的探索性书风要避而远之,没必要轻意试水,冒险从之。

简言之,作品肯定要和别人不一样,但这个不一样一定是建立在许多一样的基础之上的,由许多一样的内在关联度作为支撑的。

钱玉清:12届国展释放重要信号

▲虞世南《蝉》

垂緌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

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

三、有深度

细析征稿启事,其实这次每个人应该可有七次投稿机会,即篆、隶、楷、行、草、篆刻、刻字。对会多种书体又会篆刻、刻字的作者确实是一个利好消息。

但又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五体俱佳、五体俱精呢?环顾周遭,多体兼涉的作者不少,多体兼善的作者不多。即便认为自己能博涉多体,但在某几种书体尚不具备竞争力的前题下,想在短时间内有一个质的飞跃、新的突破的可能性也是不大的。由此,没必要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无谓的徒劳上。

要局缩视线,精准发力,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有望实现的目标上。充分利用、有效利用好这短短的一、二个月时间,精心在自己善长的书体上用心、用力、用功。

以往鲜见分书体评审,评委通常集中在一起参加所有书体的投票,有可能会出现专事篆书的评委对草书的了解深度有限,擅长草书的评委对篆书的熟悉程度不够,有误判误伤之嫌。

但这次这种情况会大大减少或不会发生,大赛极其科学地实施分区域组稿,分书体评审。所有评委都是该书体的权威专家和代表人物,这就是“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”,想滥竽充数,浑水摸鱼的可能性小之又小。

以前功夫不济那就形式花哨一点,底子太差那就章法出奇一点,或施以”苦肉计”把体量增大,或一件作品多种书体的招术行不通了。

评委太专业,眼光太犀利。瞬间就能看出你有几斤几两。

鉴于此,我们就要在自己较有竞争力的书体上下足功夫,以期能把自己最好的状态表现出来,正常发挥或超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平。作品既要有广度,更要有深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