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旧,还是博采新知――专家共论京派艺术 – 成都书法教育网-米乐m6平台

  守旧,还是博采新知――专家共论京派艺术 

  首都之春(局部)中国画古一舟、惠孝同、周元亮、陶一清、何镜涵、松全森

  在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上,京派、海派、岭南画派三足鼎立,互相辉映,为后世留下了诸多经典之作。而由于各种历史原因,对京派的研究一直落后于海派和岭南画派的研究,这样一种状况与京派在美术史上应有的地位极不相称。近日,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办的“京派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京派学术研讨会”在京举行。与会专家通过对京派的概念、源起、流变、宗旨、风格、交游、影响等问题的讨论,更明晰了京派作为一个绘画群体在20世纪中国画纷繁复杂的流变和发展中所产生的作用,以及其创作理念对当代美术发展的借鉴意义。

  新的时代,应重估京派价值 

  所谓京派,并不专指一种画风,而是指20世纪以宣南画社、中国画学研究会、湖社、松风画会等一批在京的以传统画学为主组织成员、弟子共同创作的绘画群体,京派中的画家文化观念和艺术主张相同或接近,是一个精研传统的“精神共同体” 。在20世纪的绘画变革大潮中,很多人认为京派对传统的守护似乎是跟不上“时代的步伐” ,因此,其价值往往受到忽视。而在新的时代面前,其重要价值应该被重估。

  正如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何延此说:“作为在北京生根、成长、壮大的京派,其创作痕迹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区域特征,也带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。目前对京派的研究仍处于浅学术的状态,有非常广泛的未开发领域值得我们去‘深究’ 。 ”虽然世纪之交以来,先后有一些学者对京派的历史地位进行“反拨” ,但其背后的文化价值、艺术价值、美术史价值、历史价值等都值得被进一步开采。

守旧,还是博采新知――专家共论京派艺术

  “京派研究中心的成立是第一次从画派的角度去研究当时20世纪北京画家群体的创作,这也是我们多年以来的心愿。北京作为国都,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。在当时凝聚了全国顶尖的画家,各种创作思想和风格的交汇、融合,也造就了京派巨大的艺术魅力。 ”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王振德说。他认为虽然京派中画家的创作倾向不同,但他们都坚守中国传统的审美风范,研究京派也是用中国传统画的话语来面对当今的绘画创作。

  现在的时代是多元开放的时代,不能再以二元对立的立场去看待问题,对于京派的“守旧” ,也应该从现代的视角去看待。“在波澜壮阔的20世纪的画坛,京派坚持对传统的继承以抵御西方浪潮的侵入,并在守正的基础上渐渐融合其他画派的技法和思想,不断发展自身。 ”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说。

  坚守文脉,以传统而开现代 

  京派虽没有统一的口号和标准,其代表人物的创作风格也各不相同。但他们都坚持“精研古法,博采新知”的宗旨,认为中国传统的文化脉络不能断,传统画作之魂不能丢,只有在精通“古法”之后,方可博采众长,求新求变。

  “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,‘现代进步论’成为众多画派所推崇的理念,认为绘画创作应全面向西方学习,而完全摒弃传统。京派在这一浪潮下坚持宋明以来的国画传统,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这种风气的对抗。从历史流变的角度来看,京派不认为‘进化’是对艺术的价值判断,而守持自身的文脉才是发展的根本。 ”《诗书画》杂志主编寒碧表示。

  京派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就在于坚定本民族的文化立场,这也是某种程度上对自身民族身份的认同。牛克诚表示:“京派坚持传统背后的文化心态更加值得我们思考,特别在那样变革的时代,能意识到艺术发展自身的规律性是极不容易的。 ”京派“以传统开现代”的思想,亦对我们今天文艺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。“在大力倡导文化自信的今天,对传统画派的再认识、再研究是发展美术事业的关键。京派坚持国画传统,坚守古法,是值得我们学习的,特别对于现在纷繁复杂的创作环境来说,只有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优越性,认识到中国画的无与伦比之处,真正做到‘精研’ ,才能让中国话语在世界画坛上变得更有影响力。 ”王振德说。

  多向互动,构建多维研究模式 

  在之前对京派的研究中,重点多集中在几个名家巨匠身上,造成了研究对象选择上的极大不平衡,没有系统全面地呈现京派的历史面貌和格局,也就造成了京派作为绘画流派的被忽视。成立京派研究中心的主要目的就是从群体、个人、互动性等多维度研究京派,以更好地挖掘京派的价值。 《美术》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尚辉认为:“群体性观照的研究方法,更能把京派的特色完整地表现出来,更能进入历史场域,在历史环境中探索京派的兴起、流变、壮大、绵延。同时,我们也要关注京派与其他流派之间的互动,比如其与海派之间的互相影响等。 ”

  “研究发展到今天,既需要视野更开阔的整体观照,也需要具体合一的具体分析,进一步研究京派绘画整体特色,研究京派与其他派别的关系,研究京派中个体画家的创作,研究京派与齐白石的关系等,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。 ”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表示。